以“大德铸魂”培养时代新人 ——专访中共大英县委书记胡铭超

日期:2023-03-29 09:14:00 来源:本站 浏览:1502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以“大德铸魂”培养时代新人——专访中共大英县委书记胡铭超

推荐单位遂宁市关工委
作 者
(主创人员)
罗晓庆、邓春生编 辑
刊播单位关爱明天网首发日期2022年7月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访谈作品字数
(时长)
2581字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该文从大英县委书记胡铭超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角度进行访谈,大英县始终坚定走“文旅兴城”的发展路径,绘制出了特色发展县域经济的靓丽图景,乡村振兴更具“速度”,关工工作更具“温度”。在党建引领下,大英基层关工委组织网络也不断织密织牢,紧扣立德树人、帮弱助困工作重点,体现了党政重视支持关工委工作,呈现了关工委围绕中心重点突破的工作方式。

采编过程

该文作为关爱明天杂志社和我市共同打造的专访栏目,关爱明天杂志社记者全程参与采访,大英县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全程推进修改,大英县委书记亲自讲、切身谈大英县党建带关建取得的成绩,下一步开展的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点。

社会效果

该文在关爱明天杂志上刊载,从党政一把手的角度阐述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的串联了相关部门对关工工作的支持配合,有效助推了基层关工委工作开展。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以“大德铸魂”培养时代新人 ——专访中共大英县委书记胡铭超


编者按:

迈进新阶段,启航新征程。近年来,大英县始终坚定走“文旅兴城”的发展路径,绘制出了特色发展县域经济的靓丽图景,乡村振兴更具“速度”,关工工作更具“温度”。在党建引领下,大英基层关工委组织网络也不断织密织牢,紧扣立德树人、帮弱助困工作重点,为赋能下一代健康成长成才,撑起了一片灿烂晴空。


《关爱明天》:就大英县关工工作的创新发展谈一谈,如何学习贯彻落实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胡铭超:我们秉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的工作理念,坚守与党和人民同行、与时代共奋进的育人初心,把《意见》作为新时代关工下一代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是坚定坚决抓贯彻。《意见》印发后,县委赓即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进行传达学习,要求全县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原文学习、集中学习、研讨学习等方式,真正把《意见》精神吃透弄懂。二是实事求是促落实。研究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立德树人、助弱帮困、法治关爱、固本强基等重点任务,标定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发力方向、着力关键。开展“大调研、大建设、大实践”三大活动,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和广大青少年的期盼。三是守正创新提实效。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建强关工委组织、壮大“五老”队伍,充分发挥全县“五老”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关工委工作新机制、新方式、新平台,以归零的心态、赶考的姿态、奋斗的状态,站在新起点、鼓足新干劲、谱写新篇章。

《关爱明天》:如何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和五老关爱工程? 

胡铭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秉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致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坚持以大德铸魂。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为契机,连续三年实施“爱国教育校园大巡演、道德教育校园大巡讲、党史图片校园大巡展”立德树人三大行动,引导全县9万余名学生通过聆听红色主题报告、观看“五老”现身说教、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方式,在150场“行走的思政课堂”中浸润党的“光辉历史”、了解党的“制度优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认同感。二是坚持以公德善心。着力强化学生公德教育,激励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公德,共筑和谐社会。组织团县委长期开展文明旅游、文明创建、爱老敬老、红领巾护书员等志愿服务活动,1.44万名青少年注册成为志愿者,在长达2.6万小时的志愿服务中不断深化将个人“小我”融入社会“大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各类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公德、实现社会价值。三是坚持以品德润身。组织检察、教育、共青团、妇联等关心下一代工作主要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广泛开展道德教育、法治宣传、心理辅导等活动,引导5万余名学生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充分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真切感受道德风范,从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不断筑牢道德底线,进一步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操守。


《关爱明天》:在助弱帮困这一块,包括关爱帮扶困境青少年、“五失青少年”、残疾学生、留守儿童等工作。其中大英县最突出的是哪些方面?

胡铭超:我们始终坚持“有困必帮、有难必救”的原则,建立“七类”特殊群体学生档案10149个,全力帮扶救助困境青少年。一是实施“助学行动”。深入实施“希望工程1+1”公益项目、“福彩助学”工程,扎实开展“春蕾助学”行动、“金秋助学”活动等,积极发动企业成立“爱心助学联盟”,设立“苏博特奖学助教专项基金”,引导大英籍成功人士积极捐资340万元助学,2020年以来,累计惠及591名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学生。二是实施“圆梦行动”。组织开展“点亮微心愿、快乐过六一”圆梦活动,积极动员县级领导和党员干部480人认领贫困、留守儿童的“小心愿”,圆了525名孩子穿上运动鞋、收藏一套书、抱上“洋娃娃”等童年梦想。三是实施“帮困行动”。2021年安排资金171.5万元,对全县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未成年人和残疾儿童开展生活救助3946人次。坚持每年投入资金近10万元开展“暖冬计划”,2018—2021年累计慰问、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青少年800余名。灵活采取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推进特殊教育,全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3%,县特殊教育学校在全市率先入列全省特殊教育名校长工作室。四是实施“关爱行动”。组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3400名教师将关心送到38470名学生家中。动员“五老”、妇女同胞、企业家等35名社会各界人士主动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开展“扶危济困365”微关爱行动,累计涉及8000余人次。建立“童心港湾”31个,常态化服务留守儿童1162人,相关工作经验被央视《朝闻天下》、中青报和央视频《一起上书房》等中央媒体报道。五是实施“立盾行动”。扎实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被侵害“成长之盾”行动,积极打造“紫云英”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切实抓好单亲、失亲等重点群体摸底排查及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全面加强教职工入职查询和日常管理,先后组织开展关爱女童防性侵健康教育讲座60余场。

 

《关爱明天》:大英县关工委今年有何创新举措,助推县关爱事业更上一层楼?

胡铭超:今年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我们将把着力重点放在教育事业上,创新开展“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一是优化协同育人体系,汇聚互联互动合力。坚持政府主导、教育统筹、多元联动,加强社会资源统筹,积极构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延伸的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二是建强协同育人平台,打造共建共享网络。安排县级财政资金278.8万元,实施“大英县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项目,依托“四川关心下一代在线”搭建专业、实践、服务、网络“四大平台”,做实专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阵地建设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彰显善作善成实效。建好用好大英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采取“固定+流动”课堂、“线上+线下”服务、“学校+社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家长育人能力的培训培养。充分运用县内研学实践基地、红色教育基地、亲子劳动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协同育人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