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办巴适的“水大爷”

日期:2021-04-13 14:57:00 来源:本站 浏览:3056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把事情办巴适的“水大爷”

推荐单位自贡市关工委
作 者
(主创人员)

黄鸿

编 辑
刊播单位

自贡日报社

首发日期

2020年12月12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03版特别报道

作品字数
(时长)

2500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去年,自贡市“五老”志愿者丁水华、李元英、宋淑芳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为展现他们崇高的精神魅力,以此弘扬“五老”精神,在全社会掀起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学习“五老”的良好氛围,记者深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记录了他们为关心下一代所作出的努力。

采编过程

接到采访任务后,记者深入一线,采访了自贡市荣县关工委工作人员、河街社区负责人及部分居民代表,倾听群众心声、记录关爱故事,详细还原了丁水华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付出和努力。采访中,一个有趣的故事让记者印象深刻,为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对于电脑“一窍不通”的丁水华主动学习电脑知识,闲时看书、不懂就问,通过三年时间,硬是逼自己练就了过硬的五笔打字功夫。在丁水华的带动下,荣县关工委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班子“动”起来了,脑子“活”起来了,娃儿也“管”起来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社会效果

通过此次自贡市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的集中报道,展现了自贡市“五老”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广泛掀起学习、尊重、爱护“五老”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五老”志愿者继续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谱写新篇章,为进一步推动自贡市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主流媒体引领作用。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1年  月  日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把事情办巴适的“水大爷”

——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丁水华

11月26日,记者第一次见到丁水华是在他的办公室。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布满皱纹的双手在键盘上“翻越”,年过七旬的丁水华用起电脑来比年轻人还“溜刷”。
  因名字中有个“水”字,丁水华退休后,大家都习惯叫他“水大爷”。“水大爷”办事可不“水”,用相熟人的话来说,“水大爷说到就做到,要做就做好,把事情交给他,只管把心放到肚子里,事情保准办得巴适。”
  2003年,加入荣县关工委后,干劲十足的丁水华和全体关工委成员在“破解组织难题”“规范制度建设”“坚持以点带面”上下功夫,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努力,使荣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11月,丁水华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面对荣誉,他谦虚地说,自己不过是动了些脑子,出了些点子,迈了些步子,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大家信任我,我就会干下去”。
“机器”动起来
  要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护航他们的健康成长,就必须让关工委这台“机器”动起来。
  2011年,担任荣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后,丁水华通过调研和分析,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决定首先打通关工委组织“大动脉”,破解组织建设难题。他按照“七有目标”抓落实,围绕重点领域抓解决,制定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为推动荣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丁水华还提出,要建立县、镇(乡)、村(社区)、组、楼栋(梯步)五级关工委组织,做到关心下一代工作无缝衔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在队伍建设上,丁水华没少动脑筋。
  为把牌子立起来,把队伍拉出来,丁水华跑遍了荣县的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及时同“五老”开展面对面沟通交流,动员他们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只要他们愿意,再高的楼也得爬,再烂的路也得走。”丁水华说,自己是恨不得“三顾茅庐”。
  荣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胜雄说,那些日子,“水大爷”八方奔走,嘴巴就没停过,“我们都劝他注意身体,他满不在乎地说,多跑点路,就当是锻炼身体”。为他的真情所感,如今,荣县关工委组织不仅完成了“七有目标”,还实现了全县乡镇关工委组织全覆盖。
  据统计,荣县关工委在19个乡镇、21个街道、196个村、53个社区、1000余个居民小组建立了关工委组织,真正让关爱无处不在。
  制度是“机器”的润滑剂。为更好地让“机器”运作,丁水华建立了学习、会议、活动、汇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做到一年有计划、每季有安排、到时有检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他坚持以点带面,在每个乡镇培育一个基点村作为示范点,将经验和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并向全县推广。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荣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使头脑“活”起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丁水华看来,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就要让头脑“活”起来,使思想同时代接轨,创新方式开展工作。为此,他提出建设学习型关工委,制定学习计划,落实学习目标,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
  说到这里,还有段趣事。
  以前,电脑尚未普及,材料大多靠手写再打印,对电脑操作,丁水华可谓“一窍不通”。然而,到关工委后,逐步开始普及网上办公,这让丁水华犯难了,“材料只能手写,然后让年轻人帮忙录入电脑,老是麻烦别人,也影响人家的工作”。
  为了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开展工作,丁水华决定学习使用电脑。听说“水大爷”要学电脑,一起共事的老同志既惊讶,又佩服。杨胜雄回忆道,“他买了相关的书,没事就背,不懂就问,还真就学会了五笔输入法。”
  丁水华说,自己不太会拼音,便学习五笔,最难的就是背字根,有时候明明记住了,过几天又忘了,只能反复看,反复背,“还专门买了一台电脑回家,没事就坐在电脑面前打字”。就这样,丁水华花了三年时间,硬是从零基础学会了基本的电脑办公。
  丁水华说,关心下一代工作是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的事,既然自己干上了这个事情,就要全身心投入,用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要求关工委成员加强学习,在坚持每月开展学习的基础上,邀请基层关工委负责人讲经验、讲做法,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目的。
  在杨胜雄看来,正是丁水华的以身作则,带动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不仅正确把握了新时代的新要求,而且充分发挥了“五老”的作用和优势,为荣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了新的贡献。
把娃儿“管”起来
  河街社区作为荣县老城中心地带,房屋老旧、道路狭窄,开放式的建筑格局为留守儿童集中管理和关爱帮教带来一定难度。社区负责人刘红庆介绍,辖区有一名叫小刚(化名)的孩子,由于家庭过分溺爱,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经常在街边划车,在院坝放火,甚至拉扯电线,让社区和家长伤透了脑筋。“有一次,差点就把木柴点燃了,幸好被路过的居民发现制止了。”说起小刚,刘红庆直摇头。
  作为河街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室的一名志愿者,丁水华了解情况后,主动结对帮教小刚。为培养孩子的集体感和责任感,丁水华组织了一次集中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参观演示、互动交流,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其他孩子一起,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独和特殊,这样更能起到教育作用。”丁水华说,自此之后,小刚比以前乖了很多,不再乱碰电线了,见了人也礼貌多了。
  刘红庆介绍,河街社区留守儿童多达40余名,在丁水华的带领下,“五老”志愿者同留守儿童全部结对,并定期上门家访,开展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成立了“儿童之家”,用漫画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组织了“圆桌游戏”,用益智游戏培养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开展了“暖冬行动”,用社会爱心温暖困境儿童、留守儿童……
  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自荣县成立关爱联盟后,丁水华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团结起来,组成了一张遍布荣州的关爱大网。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让爱在更远的地方闪耀光芒。此前,为帮助一对双胞胎困境儿童,丁水华在新媒体进行了呼吁,得到成都一家爱心企业的积极响应;为帮助留佳镇一名困境儿童,通过丁水华的呼吁,来自市区的一对夫妻慷慨解囊……通过媒体的宣传,不仅扩大了关工委的影响力,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关爱联盟如今每年募集的爱心资金高达200余万元。
  在丁水华的带领下,荣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亮点纷呈、处处开花,“水大爷”办事是真的不“水”。(记者 黄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