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放光芒 永葆军魂写担当

日期:2023-03-22 15:15:00 来源:本站 浏览:2270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两弹一星”精神放光芒

永葆军魂写担当

推荐单位绵阳市关工委
作 者
(主创人员)

张光明

编 辑伍军
刊播单位

搜狐网

首发日期

2022年8月4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搜狐网作品字数
(时长)

1832字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绵阳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张光明,用自己的经历为孩子们讲述“两弹一星”精神,在教育培养下一代方面发挥自身优势,保持军魂,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薪火相传贡献余热和力量。

采编过程中国火炬杂志来绵采访绵阳市关工委五老工作者
社会效果让更多人了解一名退伍军人,一位五老工作者在关爱青少年成长路上的付出与坚守。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两弹一星”精神放光芒 永葆军魂写担当

https://mbd.baidu.com/ug_share/mbox/4a83aa9e65/share?product=smartapp&tk=b14dce8c5ab8d7b2d9851e39e116bf04&share_url=https%3A%2F%2F2ly4hg.smartapps.cn%2Fpages%2Farticle%2Farticle%3FarticleId%3D574179609%26authorId%3D120802243%26spm%3Dsmbd.content.share.0.1678854558115LSDjL0L%26_trans_%3D010005_wxhy_shw%26_swebfr%3D1%26_swebFromHost%3Dbaiduboxapp&domain=mbd.baidu.com

我叫张光明,1948年出生,1963年入伍,  当上了一名铁道兵。1964年参加全军大比武,评上了铁道兵二级技术能手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是1948年成立的。战争中,铁道兵践行“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的口号,在部队调动、粮弹补给和装备运送等方面为解放战争全面胜利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我入伍后,主要工作是开山劈地修铁路。记得在一次抢保百米下导坑成洞进度任务中,我和连队战士们四班倒,几百米的深度,气温干燥,闷热,缺氧,粉尘迷漫,甚至睁不开眼,我们都抱着“活着干,死了算”的信念,最终任务如期完成。同样也是因为这次任务,很多战友回到家乡后检查出来了“矽肺病”,但大家每每提起心里只有自豪。南疆地区气候极寒,人迹罕至,是公认的“无人区”。在修筑南疆铁路期间一次任务中,伴着塌方的轰隆隆巨响,发生了塌方,有战友被困,我和其他战友临危不惧,不顾个人安危,舍身忘死,经过两小时四十分钟的全力抢险,终于将伤员推出险区,被困战友得救!

2008年4月下旬,应云南铁道兵家园联谊会之邀,我们四川绵阳、德阳、简阳的铁道兵家园,参加了重走成昆线的“缅怀与追寻之旅”活动。短短几天、我们从往返乘坐的成昆铁路卧铺车上不仅体会到那种风驰电掣的舒适感,作为成昆线的建设者,我们更比寻常旅客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元谋黄瓜园、绿丰、黑井、一平浪的烈士陵园,早已被当地政府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前往各陵园扫墓时,前铁道兵吕正操、崔田民、李万华等老领导也早安排人送来了花圈。不仅当地政府的领导,当地的群众参加,当地的学校也组织众多的学生参加扫墓纪念活动,各地扫墓场面庄严肃穆且场景宏大。在成昆铁路大那别铁路隧洞口,我作为四川绵阳、德阳、简阳、广元、达川五地市铁道兵家园联谊会会长,当年的铁一团战士,手指隧洞上方混凝土浇铸的“大拉别隧洞”,再次激动的向战友们讲述了当年亲手雕刻模板的情景。无论是扫墓时老战士胞含深情敬献给烈士们的一束鲜花、一个庄严的军礼,或是战友重逢时喜极而泣的一幕幕感人场景,它都如烙印般深深地刻入了我的心灵。 

我是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后在部队拼命的刻苦学习专业技术,后来又因表现好领导就让我带薪去读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原单位,无论工作如何繁忙,我从不忘专业知识的研读,一边工作一边不断为自己的专业知识续航充电,青灯黄卷是我夜生活的写照,凌晨钟声是我最悦耳的伴奏,长期的学习积淀使我的技术水平越来越好。后来,我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曙光机电厂技术副厂长,有幸参与我国“两弹一星”的科研试验工作。我接到一项重要科研任务,我带领团队整日泡在实验室里,一次次的设计、推倒、再设计、再完善,无数次的实践实验,无数次的查漏补缺,我带领团队终于研发出了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上的五公分开关,填补了我国外磁路部件研究的空白。后来我又配合参与我们国家的核试验任务,现在回想中国核试验基地新疆马兰的日子,红山、场站、乌什塔拉,这些地方和名字永远都忘不了,虽然当时条件艰苦、创业艰辛,但是参加我国的核试验,我仍然感到格外光荣。那样的日子,苦得幸福,苦得自豪!我是雇农家庭出身,我不会忘记是党组织的培养,让我成为了一名科学工作者。

退休,对于许多人来说,意味着职业终结,而对我来说却是崭新的开始。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总想把自己老师教我这些知识和我的一些经历和故事传授给青少年。于是我加入了绵阳市关工委科技宣讲团,开始用自己的经历为孩子们讲述“两弹一星”精神。传播科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科学理论对于青少儿来说晦涩难懂,如何让孩子们爱上科学,深深困扰着我。当时给大学生讲,高中生讲,初中生讲,小学生讲,我们一直没得到方法,总是u盘放出去,多媒体放出去过后,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听得懂看得懂,但是小学生对你导弹飞行他不感兴趣。为了让孩子们能听懂、感兴趣,我在宣讲技能上下足了功夫,经常与其余“五老”宣研究宣讲提纲、分享宣讲心得、互鉴宣讲技巧,以此找差距,学先进、补短板,不断增强宣讲感染力。

伟大的事业需要前赴后继的建设者,美好的未来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我现在作为绵阳市关工委的一名“五老”志愿者,我将继续孜孜不倦地投身关心下一代这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筑魂工程,在教育培养下一代方面发挥了我的自身优势,保持军魂,努力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薪火相传贡献余热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