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佳“五老”候选人——以爱为基 深情倾注育新苗》

日期:2020-10-15 09:41:00 来源:本站 浏览:3718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聚焦十佳“五老”候选人——以爱为基 深情倾注育新苗推荐单位

精神文明报社

作 者
(主创人员)

胡桂芳

编 辑

吴燕村向若云

刊播单位精神文明报社首发日期2020.10.15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2版

作品字数
(时长)
388字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爱未成年人事关国之根本、民之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工作,亲切关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在四川这片热土上,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他们退而不休、为爱坚守,主动担当起关心下一代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关爱青少年工作中发挥余热,引导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此,本报开设聚焦十佳“五老”候选人——以爱为基 深情倾注育新苗”栏目,将镜头对准四川省十佳“五老”候选人,向全社会展示他们真情关爱下一代,深情倾注育新苗的风采,以期更好地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凝心聚力,倡树时代新风。

采编过程

  作者先后深入遂宁、成都温江、乐山、南充、眉山等地,详细地采访“五老”关爱下一代的先进事迹,掌握了大量详实而又生动的一手素材。本新闻专栏分七期,自2020年10月15日开始,连续在报纸的重要版面刊发。

社会效果

系列文章刊发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起到了良好舆论引导作用。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1年 3 月17日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聚焦十佳“五老”候选人——以爱为基 深情倾注育新苗》

◎开栏的话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爱未成年人事关国之根本、民之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工作,亲切关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在四川这片热土上,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他们退而不休、为爱坚守,主动担当起关心下一代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深入开展爱心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和爱心帮教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使受助青少年的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将镜头对准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向全社会展示他们真情关爱下一代、深情倾注育新苗的风采,以期更好地推动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创新发展,营造大手牵小手、老少传承、老少共进的和谐氛围,并激励广大“五老”发挥余热,做好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解难的实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凝心聚力,倡树时代新风。敬请关注。


甘为“红砖” 垒砌关爱“大厦”

——记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刘思俊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刘思俊看望企业工人

 

    人物名片

刘思俊,男,汉族,中共党员,78岁,遂宁市关工委执行常务副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16年。多次荣获“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现在生活上还有啥子困难没? ”“工作顺不顺利?”“娃儿学习咋样?”……9月16日,刘思俊像往常一样再一次来到四川回春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走进员工办公室,关切地询问企业困难职工的情况,并送上了慰问大礼包。

“大家一切都好,我就放心了。”简短的寒暄后,刘思俊又转身向着百米开外的生产车间走去,他还惦记着正在劳作的车间工人……濛濛秋雨中,他的背影有些微驼,但步履坚定,很难看出他已是一位78岁的老人。

    热衷“开毛荒”

“在公司关工委的多次帮助下,那位爱人患癌症的职工,最近精神状态还不错,工作也比以前更卖力了。”回春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山见到刘思俊,第一时间汇报了这一好消息。

回春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关工委关爱困难职工的举措,只是遂宁市现有的1458个民营企业关工委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缩影。十余年前,退休后的刘思俊受邀到遂宁市关工委,并分管在全省率先成立的关工委企业工作团。他明知这是一个“开毛荒”的任务,仍欣然应承下来。经过多方筹备、基层调研,他在一番深思熟虑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在企业建立关工委组织,回春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关工委便是刘思俊倡导成立的1458个民营企业关工委之一。如今,遂宁市现有30名以上职工的民营企业中,有超过六成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在全省企业关工委中占据了半壁河山。

然而,这优异成绩的背后却隐含了刘思俊太多的不易与付出:企业最初的困惑和拒绝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企业负责人“软磨硬泡”,从“关工委是什么组织”讲起,谈到凝聚职工向心力,再讲到为企业带来的社会效益,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直到企业负责人消除疑惑、欣然接受。

“自从成立企业关工委,我们规范了对青年职工的关爱制度,关爱职工子女,还成立了家长学校,由市关工委请来的专家讲课,既帮助青年职工缓解工作压力,又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员工安心工作了,企业稳定的效益才有了坚实基础。”在成立企业关工委十多年后,梁山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当好“牵线人”

“我人生的轨迹全因刘爷爷而改变。”27岁的刘磊开门见山地说,现在的生活越过越有奔头。前不久,他还迎娶了心爱的姑娘,组建了自己的小家。

十多年前,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刘磊无从想象。那时的他,父亲因伤致残,母亲离婚后离开,失去经济来源的他勉强上完中专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四处打零工。

2006年得知刘磊的家庭状况后,刘思俊牵线,推荐他参加“扶贫济困送温暖·彰显行业正能量”活动。该活动由刘思俊发起,每年联合遂宁市各驾校,从扶贫局数据库中筛选符合年龄的贫困青年免费进行驾驶培训,目前已有100多人通过这项精准扶贫活动掌握了技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生活。

与刘磊在内的100多人一样感受到温暖的还有安居区特殊学校的孩子们,如今他们也可以在学校洗热水澡、吃热乎饭了。5年前,学校不通天然气,没有自来水,刘思俊在一次调研中得知孩子们的生活境况后,便奔走申请资金,为学校通上了天然气和自来水,并把在校孩子的生活费由原来的每人每天8元提高到了现在的每人每天19元。同时,他还动员爱心企业在学校建立特殊儿童帮扶基地,每年捐赠5万元现金,以及大米、肉类等生活物资。

不仅如此,刘思俊还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办法,主抓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建设工作,使遂宁市关心下一代基金由成立之初的400万元积累到2176.06万元,帮扶困境青少年1.5万余名。

    愿做“孺子牛”

脱贫攻坚、创办家长学校、建设特困青年就业基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刘思俊忙碌的身影。十余年来,他凭借“付出越多,收获越丰”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耳熟能详的话。

刘思俊常说:“作为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从一个学生娃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全靠党的培养哺育,所以在有生之年,我要竭诚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多年来,他不辞辛劳,带领工作团队累计深入机关、学校、小区、企业等5300多个/次,组织对“五失”青少年分析、事实孤儿现状、基层组织党建带关建、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儿童康复、民营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助孤帮困等热点问题进行调研。

“老头子,你今年都78岁了,你还打算干多久?”秋日的傍晚,刘思俊和老伴在湖边散步,老伴轻声问道。

“再干几年,再干几年后我就天天在家陪着你。”刘思俊小声回答道。

 

突破“零起点” 成就甜蜜事业

——记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彭世伦

本报记者 胡桂芳

人物名片

彭世伦,男,汉族,75岁,中共党员,广安市华蓥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退休教师,从事关工委工作17年。曾获“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迎着秋雨后的暖阳,记者走进了华蓥市关工委的会议室。一张长长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两排奖状,奖状的获得者彭世伦坐在桌旁,面带微笑。“关工委就是我的家,关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毕生为之奋斗的甜蜜事业,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谈起深爱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这位身材微胖、面容和蔼的老人眼神里透着温和。

    “二次创业”打开新局面

6支不断发展壮大的志愿者队伍、38所公办学校完善关工委机构、10多万人次的师生受教……华蓥市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收获了累累硕果,而这一切始于2003年。

那一年,退休后的彭世伦来到关工委,面对“零起点”的状况,他从一点一滴做起,主动汇报、争取办公场所、设备以及经费等保障的同时,逐一深入到学校,指导建立和完善了38所公办学校关工委机构。同时,他化身“说客”,动员身边的一些老同志、老朋友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组建起德育报告团、关爱工作团、家庭教育讲师团、文娱宣传队、法治宣讲团、心理健康辅导站等6支“五老”志愿者队伍,每年组织开展活动60多场次,他们一次次走进校园,以高亢的歌声给孩子们带去欢乐,以趣味游戏点燃孩子们的运动激情,以沉甸甸的关爱帮助身处困境的孩子们……如今,关工委已经成为促进华蓥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关工委这个平台让我能够发挥余热,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二次创业,早年间教书育人,学校就是我的阵地,现在在关工委,我也能在这个阵地上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打开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彭世伦深情道。

    温暖呵护点亮孩子们的“心灯”

“彭爷爷,我现在好后悔,要是我上学时,也有人像你这样带着学生参观警示基地、接受警示教育,我也许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请你回去转告在校的弟弟妹妹,一定要以我为戒。”一名在押人员曾对前去看望他的彭世伦这样说。

这番话令彭世伦感触良多:孩子们需要教育,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拯救一个孩子就挽救一个家庭,也保了一方平安。为此,彭世伦结合实际,足迹遍至华蓥的山区、田野,掌握分析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为青少年教育建言献策,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通过“大手牵小手”活动,与“五失”青少年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一帮多”活动,并针对失足、失学青少年重点开展法治宣传进家庭、交心谈心等工作。此外,还针对“失业”青年开展就业创业帮扶活动;针对“失亲”“失管”青少年重点开展“温暖周末”陪护活动,确保“五失”青少年的帮扶落到实处、帮出成效。他的调研成果有效提高了党委、政府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年来,彭世伦与“五老”志愿者们一起,针对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活动;坚持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先后在华蓥市看守所、洋河革命烈士碑、华蓥山广场建立“未成年人警示教育基地”;此外,他们还一起自编教材《华蓥市法治与安全警示教育读本》,免费发放3万册……一系列举措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灯”。

    不断进取 倾力关怀下一代

“要做好关工委工作,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如果停止了学习和追求,干劲就会枯竭,生命就会显得灰白无力。”彭世伦告诉记者,17年来,他始终坚持读书看报,每天必看新闻,保持做笔记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

不仅如此,彭世伦还特别注重资料工作。计划、总结、活动方案,他都会反复推敲;档案资料,他都会收集整理、装订归档,力求规范完备。调研中,他东奔西走,不弄清情况,决不收兵;工作中,他不辞辛劳,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在关爱活动中,他高标准要求,缺乏积极教育意义的活动,决不组织。他的“三个决不”正是他无私奉献、埋头苦干、俭朴为公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位老兄从事关工工作完全是乐在其中。”华蓥市关工委执行主任谢昭这样评价彭世伦,“长期牢守初心,全心全意投入。”

彭世伦给无数的儿童带去温暖,传递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老人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近些年,留守儿童不断感受到社会的帮助和温暖,对于老同志们来说也是一件‘仁者益寿,德者延年’的好事。”采访最后,彭世伦欣慰地说道。

彭世伦和孩子们在一起

    


“一号老头”的关爱路

——记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李建明

本报记者 胡桂芳

镇子小学学生向李建明赠送木制工艺品表达敬意

 

    人物名片

李建明,男,汉族,78岁,中共党员,成都市温江区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从事关工委工作16年。曾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面容和蔼的李建明已年近八十,被人亲切地称为温江区关工委“一号老头”。16年来,他以“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情注下一代,首倡“五心”教育,点燃了师生奋发向上的热情与活力。

“关工委的工作就是做善事,不要想着图名图利,要只图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李建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创新思路拓新局

2004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李建明并没有放松下来,而是树立“主动学、终身学”的理念,深入调研、学习,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致力于温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

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李建明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工程”“三个机制”“四个落实”的工作思路,确保各级关工委组织均做到有组织、场地、活动和经费,为全面开展关工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不扎实,活动难开展。”李建明深知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为全面了解全区青少年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他经常带领关工委班子成员深入学校、机关、基层调研,并主动与教育、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人员座谈,共同探讨有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问题,不断积累和总结新形势下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办法。

不仅如此,在基层关工委建设调研中,李建明还结合实际,总结出了“建立三个平台,把关爱送给下一代”“邻里互助会”“家长志愿者协会”等基层关工委的鲜活经验,并形成调查报告,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从而促进了全区基层关工委建设。

    “五心”教育润心田

“爱心、孝心、专心、诚心、热心”,走进温江区镇子小学,“五心”标语悬挂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格外显眼。

经过多次的基层调研,李建明发现,不少孩子沉迷网吧,违法犯罪现象、安全隐患突出,尤其是留守儿童、失管儿童无依无靠,每年都有伤亡事故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未形成合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建明结合前期调查,提出了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三教互动,五心育人”活动。

“学校有今天的特色,得益于全区推广的‘五心’育人教育理念。学校一直坚持开展爱心、孝心、专心、诚心、热心‘五心’教育,特别是对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努力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同时还将这个理念运用在学生的整体发展评价体系中,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采访中,镇子小学校长文家富告诉记者,自从实施“五心”教育,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老师们有了更多的职业认同感,教学积极投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与此同时,镇子小学将“三生办教,五心育人”作为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目前,通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三教互动,五心育人”已成为温江区关工委的工作品牌,辐射千家万户。不仅如此,温江区还将“三教互动,五心育人”纳入了学校的德育评价体系。

    心系儿童促进步

2006年,通过深入镇(街道)调研,李建明发现,很多孩子在下午放学后和寒暑假期间无人看管,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于是他积极动员区级相关部门、各镇(街道)、村(社区)关工委依托“五老”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工人员,开办多种类型的“假日学校”和“四点半”课堂,对失管失亲儿童进行托管,并坚持至今。截至2019年底,温江全区96个村(小区)实现了“假日学校”全覆盖,开办活动2145场次。

特别是在今年暑假期间,李建明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孩子安全,他主动联系留校大学生到小区做“假日学校”的老师,辅导孩子们学习,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又充实的假期。

为加强疫情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李建明组织区关工委讲师团成员认真研究,撰写讲稿,编印《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资料汇编》1000本,下发基层关工委,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本土教材。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成长为基层领导干部,全靠党的培养和关怀。我一辈子都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现在的任务就是发挥余热,奉献给祖国下一代。”采访最后,李建明如是说。



“闲不住”的时尚老人

——记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敖良义

本报记者 胡桂芳

   人物名片

    敖良义,男,汉族,82岁,中共党员,乐山师范学院老教授协会副会长、校关工委青年工作负责人、老教师,从事关工委工作20年。曾获四川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个人、四川省老教授协会首届“晚霞奖”等荣誉。

敖良义指导社团学生唱歌

 

眼前的这位老人能歌善舞,唱起歌来中气十足,跳起舞来脚步矫健轻盈,就在今年暑假,他还和老伴爬上了夹金山,完全不像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被问及保持身体硬朗的秘诀时,他笑言,因为心中有爱。他就是把退休后的时光倾注在关心下一代路上的敖良义教授。

在乐山师范学院,没有人不知道敖老。这不光是因为他时髦的穿着总能令人印象深刻,更因为在大家心中,敖良义是一个和蔼亲切又“闲不住”的好人。

    专题讲座指明灯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现在有很多领域的知识和科技还没有被人类认识和掌握,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要树立勇攀科技高峰的雄心壮志,不断探索科学技术,为把我国建设成科技强国而努力学习……”10月的一天下午,敖良义伏案疾书,为给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作入学讲座而认真准备着。

“学校有十多个学院,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学院邀请我给新生讲课。”敖良义告诉记者,每年一度的新生入学教育,他总会被邀请为新生开设“现代大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几点建议”专题讲座。他从新生刚离开中学、离开家庭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用生动的实例引导他们提高自律能力、自学能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身体锻炼,拟定个人发展规划等,为新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指明方向。近五年来,这样的讲座开设了16场。

不仅如此,敖良义还积极开展师德修养宣传教育,开办“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师德修养”主题讲座,用热情的语言、生动的讲解,鼓励青年教师用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提升师德修养水平。在青年教师眼里,敖良义是一位时尚有范儿的“老顽童”,他的讲座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倾情关爱助成长

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敖良义精心指导青年教师,努力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780多名老师,其中300多名老师的课他都听过。课后,他总要与教师们交换意见、提出建议,改进教学方法,甚至有很多青年教师主动邀请敖良义去听课,希望得到他的指导。

前些年,一位刚到学校的青年女教师被安排任教大三《细胞生物学》课程,在期末学生评教中,这位教师连续两次排名垫底,学生们很有意见,甚至要求换老师,为此她哭过好几回。学院领导很为她着急,想到敖良义曾教过这门课,就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助指导这位青年教师。敖良义在了解情况后发现,该教师由于刚开始教学生,比较腼腆又欠缺经验,加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针对于此,敖良义开始每周去听她的课,课后耐心地与她交流,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时还和她一同备课。同时,敖良义还去做学生的工作,要求学生配合教学。半年后,在敖良义和这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目前这位青年教师已成为该学院的骨干教师,她的课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敖良义退休前一直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退休后,他选择继续为培养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再作贡献,用敖良义自己的话说:“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我放不下的心事。”在这样的精神支撑下,敖良义二十年如一日,倾情关注、切实帮助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健康成长。

    学风督导在行动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敖良义认为,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务必要高度重视起来。

在党委学工部的直接领导下,敖良义动员组织了十余位老教授参加“学风建设督导团队”,参与学校争创“优良学风班”的检查、评选工作。老教授们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走访任课教师、召开班级座谈会,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班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效。老教授们所填写的资料,为学校“优良学风班”的总评选提供了准确可信的依据,他们提出的有关学风建设的建议,得到了学校的积极采纳。

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敖良义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学校和许多二级学院的晚会都邀请他上台表演,校团委还请他担任了十个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十多年来,敖良义坚持和学生社团一起研究社团工作,参与他们的活动,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我热爱这个工作,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敖良义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关爱让他克服了居住校外、年事已高等困难,他每天坚持到学校,毫不懈怠、发挥余热。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很爱惜身体,每天保持心情愉快,一直要做到实在干不动的那一天,再向学校申请退下来,“但是我还是会继续为学校出谋划策,提建议。”




沉甸甸的深情 暖融融的关爱

——记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毛先林

本报记者 胡桂芳

    人物名片

    毛先林,男,汉族,72岁,群众,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8年。曾获南充市高坪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毛先林和孩子们在一起

“别干了,好好休息一阵子吧,这么累,你带病的身体怎么吃得消……”老伴关切的话语里带着一丝埋怨。

“我知道,等忙过这一阵子。”说完,毛先林又抓起电话,走进卧室,关上房门,着手安排镇关工委其他同志按照既定计划继续开展工作。

 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毛先林被查出身患直肠癌后,老伴劝他多休息,他嘴上应着,心里却时刻惦记着工作。

    帮弱助困 呵护成长

“毛爷爷,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我要用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和您给予我的关爱。”9月的一天,杨果辞去外地的工作,回到南充后,他第一时间到毛先林家“报到”。听到这番话,毛先林欣慰地笑了。

 打铁坳村的杨果,2012年考上大学,昂贵的学费让家境贫寒的他愁容满面。毛先林了解情况后,立即决定自掏腰包每学期资助杨果1000元学费,同时还联系到一名爱心人士每年资助6000元生活费,一直到其研究生毕业。

然而,出手“阔绰”的毛先林并不富裕,他的老伴患有慢性病,还有一个患有癫痫病住在私人养老院的女儿,每月需2000元费用,再加上他自己治疗癌症前后花费10余万元,生活十分清贫。

8年来,毛先林从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中挤出4万多元帮扶了8名贫困学生,他不仅为这些孩子们送去助学金,还经常嘘寒问暖,时刻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他的长期帮助和鼓励下,8名孩子都如愿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当孩子们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毛先林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些年,毛先林还积极发动爱心人士为4名白血病儿童募集资金20余万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他还自掏腰包并联系爱心人士在春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节日为500多名困难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孤儿等发放慰问金、慰问品。

    言传身教 育人铸魂

“他的心里,始终有三个‘放心不下’:放心不下组织交代的工作;放心不下少年儿童;放心不下乡里乡亲。”会龙镇党委书记高武这样评价毛先林。

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毛先林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他每学期都带领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以学校为阵地,围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等,常态化开展宣讲,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仅毛先林自己,就累计为约3万人次青少年开展宣讲100余场次。

板墙村的姚来是留守儿童,因缺乏管教,经常逃课,甚至染上了不良习气。毛先林多次上门找他谈心,为他购买学习用品,并结对关爱。在毛先林的耐心开导下,姚来重返校园。现在,职高毕业的姚来在工作之余,也积极参加爱心志愿服务和捐资助学活动,他说:“我要向毛爷爷学习,帮助更多的人。”

同样,深受毛先林的精神鼓舞,杨果在校期间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参加工作后仍继续参与爱心组织活动。“我要把毛爷爷这种关爱精神传承下去。”采访中,杨果如是说。

“毛老就是40后的标杆,‘70后’的典范!”杉树沟村村党总支部书记陈自新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陈自新是在毛先林的关心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一名党员干部,在毛先林的言传身教下,他也加入到了关爱队伍。

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毛先林不仅受到当地百姓的尊重,还影响带动了一批热心人投身关爱下一代工作。

    勇于担当 抗击疫情

“这段时间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病毒并不可怕,只要大家注意防护和卫生,出门回来要洗手、消毒。”“这是您需要的生活用品,帮您买回来放在门口了,记得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毛先林克服自己身体的不适,积极组织镇关工委成员并动员50多名“五老”志愿者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配合镇党委在场镇周围设立防控卡点6处,24小时值守,在做好体温检测、外地车辆和人员排查、防护措施宣传等工作的基础上,还帮助村民购买生活必需品,深入学校宣传疫情防控等相关知识,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

疫情发生后,得知一名初二学生由于家中没有手机和电脑,无法上网课,毛先林邀请这名学生到自己家里用电脑上网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他还把周边无法上网课的孩子分时段接到家里来,由专人进行辅导。此外,毛先林还积极发动退休老教师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为那些没有条件上网课的孩子进行课业辅导,让孩子们“停课不停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毛先林最钟爱的诗句,他说:“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关心下一代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爱“明天”一骁将

——记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梁则栋

本报记者 胡桂芳

 

梁则栋在眉山市彭山区鹏利小学调研“新孝行”活动

    人物 名片

梁则栋,男,汉族,67岁,中共党员,眉山市彭山区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从事关工委工作5年。曾获“眉山市彭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区委老干部局年度“正能量·好榜样”先进个人等荣誉。

67岁的梁则栋,中等身材,憨厚中透着睿智。与众多坚守在关爱下一代岗位上数十年的“五老”相比,梁则栋的资历虽不深,然而论起关爱“明天”的劲头和热情,他毫不逊色。

从彭山县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梁则栋,自2015年开始担任眉山市彭山区关工委执行主任,他“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主动作为、务实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四家”教育培新人

“学校开展的‘新孝行’活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很不错,增强了孩子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9月的一天,眉山市彭山区鹏利小学校长田江向前来调研的区关工委执行主任梁则栋汇报情况。

近年来,彭山区鹏利小学在区关工委及梁则栋的指导下,深化立德树人工作,着力推进协同育人,通过“读家书,施家教,立家训,传家规”的“四家”教育活动,在学生和家长中开展“新孝行”系列教育,引导学生从爱家庭到爱家乡,再到爱祖国,不断赋予“孝文化”时代特色。

2018年,在梁则栋的指导下,鹏利小学编制了《苏门家风》校本教材,通过讲述苏东坡一族的家教、家风、家训小故事,引导学生传承好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要与我们每个家庭的家长、孩子的行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有意义。”梁则栋如是说。如今,“四家”教育活动走进了彭山区的每所学校、每个家庭,并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全国十佳创新案例,受到了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点赞。

    以身作则当表率

每一次调研他带队参与,每一场活动他亲临现场,每一份材料他亲自审核把关……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梁则栋始终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有着长期党政工作经验的梁则栋,深知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他在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的同时,高度重视关工委班子建设,积极组织动员德高望重、有热情的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等充实各级关工委班子。不仅如此,针对全区各级关工组织基础较差、普遍存在人财物不到位等问题,他跑遍全区十多个乡镇,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如今,全区各级关工委都落实了办公场地,增添了办公设备,工作经费也有了大幅度增加。目前,全区共建立关工委组织216个,吸纳“五老”志愿者6000多人,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体系,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不断发展、壮大关心下一代基金,梁则栋探索总结了“1+N”筹集模式和关心下一代基金筹集“两助”长效机制。在争取区政府资金补助的同时,向全区发出倡议,动员全社会参与捐助,每年有60多个单位和个人捐款,从2015年至今,共筹资330多万元,关爱“五失”、贫困、大病、残疾、留守儿童等困难青少年1.45万人次,新建关爱青少年活动室31个。

    真情关爱尽心力

在关爱下一代的道路上,梁则栋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少共筑中国梦和“三爱”教育,作为关工委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他组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组织30多名“五老”志愿者深入学校、乡镇、村、小区,常态化开展“爱我中国,建设美好彭山”“筑梦新时代,争做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700多场,实现了对全区10个乡镇、24所中小学的全覆盖,受教育青少年超过10万人次。同时,他还组织开展青少年公益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以生动多样的形式帮助青少年了解党史、坚定信念、心怀感恩、陶冶情操。

不仅如此,梁则栋还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法治关爱工作,扎实开展了第四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彭山区还建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举办各类法治讲座500多场,受教育青少年达5万多人次。

“老骥志千里,夕阳更绚丽”是梁则栋的真实写照。5年来,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始终以朴实的大爱,书写着关爱青少年的动人篇章。




航天科普播种“蓝天梦”

——记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 吕仲荣

本报记者  胡桂芳

 

    人物名片:

吕仲荣,男,汉族,84岁,中共党员,原航天部航天火工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现乐山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乐山市科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23年,曾在完成我国“洲际导弹、潜射导弹、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国防科研生产任务中获航天系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在乐山市中区龙游路附近,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满头白发、身材高大的老人和老伴手挽着手在菜市场里选菜、买菜。他身着朴素,为人和善,站在人群中很接地气。他就是乐山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乐山市科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吕仲荣。

“我一回来,关工委的老同志就找到我,邀请我加入关工委。”吕仲荣回忆道,1997年春天,他从航天部火工技术研究所退休回到家乡乐山定居,“当时他们对我说,关工委很缺航天领域的五老志愿者,希望我能根据自己的经历,给市里的青少年开展一些科普讲座。”“我说,那我试试看吧。”没想到这一句话,竟然让他在关爱下一代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3个年头。

    航天讲座“有范儿”

“嫦娥四号探测器降落在一个直径185公里,被称为冯·卡曼陨石坑的撞击坑内……”9月25日上午,吕仲荣走进乐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九班,给孩子们做的一场航天知识讲座,让孩子们听得意犹未尽。

像这样致力于向青少年普及现代航空航天科技前沿知识的讲座,吕仲荣已在全市的学校、机关、社区等单位开展了200余场。他的科普讲座从不因循守旧,总是结合时事,辅以自己在航天系统的经历,运用与人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实例,深入浅出、新颖活泼地进行讲解,特别“有范儿”,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从“中国梦,航天梦”到“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从“翟志刚,中国踏上月球第一人”到“从大飞机C919看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从“发扬嫦娥精神,共赴美好明天”到“了不起的人造月亮”再到“伟大的北斗”专题报告……23年来,国家的重大科技成果出现一项,他就专题宣讲一项,让青少年看到了祖国的发展与强大,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航空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引领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航模培训“有趣味”

除了航空讲座外,吕仲荣还为乐山市11个县(市、区)的航模比赛参赛队员开展航模培训。培训中,他向孩子们讲解了载人飞船的分类、飞船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我国各类航天器的发展历史,让他们了解了航空知识、飞行科技知识。

吕仲荣告诉记者,航模培训除了飞行知识、无人机操作等专业航空知识普及课程外,还有寓教于乐的航模制作、无人机越障比赛等实践操作课程,既动脑又动手,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热情。

“现在的青年学生很可爱的。”谈及培训时的情形,吕仲荣笑弯了眼,“有时候讲完了,这些孩子还会排队让我给他们签名,甚至有让我直接签在衣服上的。”

如今,在吕仲荣的引导下,很多孩子在心中种下了一个“蓝天梦”。对航模痴爱的文尚元在就读高中时组建了学校的航模团队,专门针对航模进行各种研究,并在高二这年成立了自己的航拍公司,拍摄的微电影《美丽乐山》获得全国微电影比赛一等奖。而对航模有着高度兴趣和敏锐感觉的周炜,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成为第一批救援人员,操控飞艇探测受灾情况,制定救援路线,为抗震救灾作了突出贡献。

    科普专栏“有看头”

除了做专题讲座和航模培训,吕仲荣还承担乐山市科技关工委《科普园地》的主编工作近20年。20年间,他自学电脑,制作了电子版本的《科普专栏》,面向乐山市中、小学校和乐山中心城区的部分居民社区设立了16处科普专栏,内容包含祖国在前进、科技之光、科技之星、科技人文、保健和卫生知识几个板块,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学校和社区定点的科普专栏刊出,向大众科普知识。目前,已经出刊约180余期,受益青少年达数十万人次,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

采访中,吕仲荣还向记者娓娓道来他求学以及工作中的艰难经历,他说这些经历,让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在23年的关心关爱下一代工作中,他只讲奉献不提条件,一张老年公交卡陪伴他走遍了乐山市的大中小学校和街道社区,风雨无阻,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发挥余热,倾情奉献。

“我要用我余生的时间,继续关心关爱下一代,助力他们茁壮成长,激励他们为祖国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采访最后,吕仲荣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