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着力把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

日期:2024-01-23 浏览:617次


图片3.png


“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并非仅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多年来,古蔺县坚持“大思政”理念,正确处理好“育才”与“育人”的关系。近年来,在县关工委的大力倡导下,在县教体局的着力推动下,多所中小学把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有机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让课堂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一、前期“融入”准备,理清“四个资源”


(一)当前政策资源。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古蔺地处“南翼”,市委把建设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摆在首位,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古蔺段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当前,党和国家要求对青少年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为我们的“融入”开足了马力。


(二)当地红色资源。古蔺是中央红军“入川第一县”,是全程见证“四渡赤水”的唯一县。红军在境内转战54天,留下了近200处珍贵的遗址遗迹。镇龙山奔袭战、二郎滩背水战、太平渡阻击战等战斗,萝卜坑里种铜钱、白沙生子送老乡、打倒恶霸分仓盐等故事,都在诠释着“信念坚定、不怕牺牲、群众路线、对党忠诚”等精神品质。


(三)红军小学资源。2013年12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中国关工委等单位在古蔺建起了6所“红军小学”,总校设在“四渡赤水”重要渡口旁的太平小学。学校通过组织和引导青少年重走长征路线、参与老区建设、挖掘红色资源等深入开展红色传承教育。红军小学常年服务学生上万人,并有效向周边学校辐射。


(四)乡土教材资源。多年来,县党史办、县关工委、县政协文史委等单位组织力量,编印了《深山杜鹃红》《四渡赤水在古蔺》《薪火耀蔺州》等十余部红色读物,并向县内各中小学赠阅。关工委“五老”、资深红研专家还不定期深入学校导读,学生们通过撰写读后感想、参加演讲比赛、编演红色剧目等形式,让这些教材物超所值。


二、当前“融入”实践,做到“四个结合”


(一)学校主动与高校参与相结合。多年来,我们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学生“看一看、写一写、唱一唱、做一做”,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总觉得还应该在深层次上下功夫。2022年4月22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研究基地”在皇华小学建立。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分院古蔺教学点也在学校师资培训、红色校园打造、成果提炼推广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听宣讲、看影视、读书籍、演歌舞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外,我们鼓励和引导学生每学期尽量做到“五个一”,即:讲述一个红色故事、会唱一首红色歌曲、撰写一篇红色文章、观看一部红色电影、阅读一部红色书籍。有条件的还可以参观纪念场馆、走进战斗遗址、收集英雄事迹等。


(三)思政教师与校外人士相结合。为充分利用好各方面人力资源,学校除了积极挖掘思政教师的潜能外,还热情邀请县内成功人士参与进来。如胡敬华、彭文政等红军后代,车盛寅、何宗辉等退休干部,王海清、潘应清等红研专家,王小燕、李炳荣等退休教师等。此外,学校也积极配合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和团县委的“青年志愿者”到校开展活动,让更多的资源成为学校思政建设的有效补充。


(四)全员提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学校在“融入”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同一学段中,也着重培养红色传承“精英”,不少“红领巾宣讲员”“团团宣讲员”崭露头角。学校还很看重“内化于心”和“学以致用”,适时组织开展一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向英雄学习、向榜样看齐、向理想进军,在红色文化传承中汲取前行力量。


三、今后“融入”思考,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思想引领。一是抓住重大节庆契机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团结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大力开展优秀红色文化传承,把握和处理教与帮、物质帮扶与心灵沟通的关系,引导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三是着眼学生终身发展促进其知行合一,重调研,重培养,重关爱,重践行。


(二)坚持面向全体。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不落下一个,不放弃一个;二是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兴趣小组等,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三是重视发挥少年宫、家长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的作用,让这些资源更好地为更多青少年服务。


(三)坚持方法创新。一是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走出校门,组织开展体验红军长征、收集红色元素、参加红色夏令营等研学活动;二是实施“拿来主义”,选派优秀师生去县外参观考察,邀请业内专家莅临我县传经送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三是积极实践,还将在开展国防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思考,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创造新成绩。


(四)坚持着眼未来。一是针对红色教育长期性的特点,我们要帮助青少年树立终身发展的理念,帮助他们具备终身发展的素质;二是要团结更多社会力量,实现与青少年“双受益、双提高、双发展”, 形成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三是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


来源:古蔺县关工委办公室